發揚“榕樹下議事”好傳統,把討論集體事務的地點由辦公室搬到榕樹下;提供愛心食堂、普惠托育等16項社區嵌入式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利服務……這是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金宇街道坡巷社區直面治理難題,為1.2萬社區居民打造基層治理“幸福樣板”的成果。
近年來,海南加強統籌謀劃,以抓整治整改、抓創新示范、抓體系建設、抓能力提升“四抓”為重點,號召廣大黨員爭當基層治理的“排頭兵”,積極為群眾解決煩心事、憂心事,蹚出一條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開展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攻堅行動,制定30項任務措施,以項目化、清單化方式協同落實。建立村級事項準入制度,讓村(社區)承擔的工作事務平均減少17.6%、加掛的牌子平均減少49.7%、出具的證明事項平均減少60%。推行“基層吹哨、部門報到”,分批制定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建立權責清單動態調整機制,讓鄉鎮(街道)職能同基層治理功能相匹配。整合基層30個常用APP,開發運用“一表通”系統,減輕基層干部填表負擔。建立“一支隊伍一年開展一次綜合考核”機制,建立常態化聯動監督機制,將整改不力的問題納入“監督一張網”督辦,限期整改完成率達100%。
以小切口進入、小精準突破的方式完成首批30個基層治理創新實驗區創建,打造“益·老爸茶”議事、“親加奔”干群對話解難題等一批治理服務示范點。針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人員進出自由的新形勢新要求,開展外籍人員居住社區治理試點,制定服務手冊,選聘外籍人員代表加入社區協商會,并建立共治共享服務機制,打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社區治理服務模式。開展“百社聯百村”行動,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項目673個,服務群眾160余萬人次。
聚焦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全、機制不優、力量資源分散、信息化水平不高、服務群眾能力不強等問題,按照整合力量、集成系統、優化流程、數字賦能的思路,構建“一機制、一平臺、四板塊、三融合、一網格”縱向貫通、橫向聯動、高效協同的“11431”基層治理體系,努力實現風險隱患及時發現、矛盾糾紛有效調處、服務群眾更加到位、治理數據全量掌控。將“11431”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納入自貿港制度集成創新總體部署一體推進,作為市縣(區)黨委“一把手”工程壓實責任、推動落實。同時,建立省、市縣(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及時研究解決治理體系建設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實施基層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制定22條措施,提升鄉鎮(街道)統籌、村(社區)自治、基層治理風險防控等9個方面能力。建立省級示范培訓、市縣重點培訓、鄉鎮(街道)全員培訓制度,通過在省級層面舉辦能力提升示范培訓班的方式,帶動市縣做好分級分層培訓,實現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全覆蓋。同時,組織招聘1181名社區工作者和網格員,積極推進每萬城鎮常住人口配備18名社區工作者,強化基層工作力量。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