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紫云自治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力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實,奮力譜寫新時代紫云鄉村振興新篇章。
聚焦隊伍建設,強化組織保障。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積極建設一支結構優、功能強的干部隊伍。創新“十二條措施”加強年輕干部建設。注重選拔優秀年輕干部進入鄉鎮班子,規范選調生到村任職,著力加強年輕干部政治教育、崗前教育、警示教育和跟蹤管理,推動年輕干部強化紀律意識和廉政意識。推動“一降一升”優化村干部結構。引進4名研究生、172名本科生進入“兩委”班子,“兩委”干部年齡較上屆降低9.9歲、高中以上學歷占比提高41.67%,實現年齡、學歷“一降一升”。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培育村級源頭活水。緊抓源頭培養、機制創新、落實責任三個關鍵,利用3年時間發展農村黨員1150名以上,每個村平均發展6名以上優秀年輕黨員,不斷為村黨組織補充“新鮮血液”。
聚焦能力提升,鍛造過硬隊伍。以“充電提能”為抓手,著力提升基層干部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能力。實施“三培訓”行動。圍繞農村勞動力、致富帶頭人和基層干部等群體,舉辦各類培訓班50余期、培訓2400余人,切實提升基層干部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破解新難題的能力。實施“1234頭雁”計劃。充分利用省內外優勢教學資源,按照10%、20%、30%、40%的比例,選派167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分別前往省內外先進村實地跟崗鍛煉,擴眼界、提能力。實施“充電提能”計劃。整合各方資源,動員300余名村“兩委”干部和后備干部學歷提升,進一步優化村干部隊伍學歷結構,破解整體學歷偏低、素質不高等問題。
聚焦動能轉換,激發基層活力。深化實施“515工程”,有效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開展村級黨組織“五星”動態考核。采取“一季一評一獎”方式,按季度開展“一星”至“五星”動態考核,并兌現績效獎勵,截至目前,動態評出“五星”黨組織3個、“四星”黨組織8個,其余星級黨組織156個,兌現績效獎勵220余萬元。開展農村黨員“一百分”積分管理。聚焦黨員義務,結合村情實際,不斷完善承諾踐諾、設崗定責內容,細化積分管理項目,對4200余名農村黨員開展精細化管理。開展鄉村治理“五星”示范戶評選。量化評選標準和條件,按星級給予授牌和獎勵,截至目前,授牌掛牌星級示范戶5300余戶,有效激發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內生動力。
聚焦基層治理,推進“四共”融合。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兩個作用”,積極推動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格局。推行“決策共商”。創新鄉賢寨老磋商、群眾面商、村民大會會商、部門聯動協商“四商”工作模式,聽民意、匯民智,共同商定發展方向。實施“家園共建”。以規劃引領建、多方籌資建、鄉賢指導建、群眾參與建“四建”為抓手,整合各類項目資金資源,吸引、集聚鄉村工匠、群眾力量,建設和美鄉村。開展“文明共治”。堅持村民自治、鄉村法治、群眾德治、基層數治“四治”一體推進,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鄉風文明。堅持“成果共享”。建立與群眾共享致富產業、共享宜居環境、共享文明鄉里、共享優質服務“四享”工作機制,推動形成治理為了群眾、治理依靠群眾、治理成果由群眾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聚焦數字賦能,助力鄉村振興。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推動平臺運用“多元化”。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宜居創建、鄉風文明、鄉村治理、群眾監督”等6大方面,運用大數據手段,整合各方力量,建成“黨建+大數據+鄉村振興”信息平臺108個,在建59個,為數字賦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基礎。實現鄉村治理“高效化”。堅持“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工作理念,加強對“黨建+大數據+鄉村振興”信息平臺功能模塊的創新開發運用,實現一屏觀民情、一網管全村,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高便民服務效率。實現便民服務“精細化”。依托“云會議、云廣播”等功能模塊和攝像頭、健康手環等硬件設施,精細化管理村內產業、實時與專家會商產業發展、精準監測高齡老人身體情況等,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