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视频91,天天操操夜夜操,天天拍夜夜,av在线免费播放网址,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亚洲黄色第一网站,商场女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手機版

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1 1 1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 發展日新月異 群眾增收致富——大別山革命老區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大別山間,新雨過后,薄霧輕籠。位于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城區的英雄山上,“紅旗飄飄”主題雕塑巍然屹立。遠處,油茶、蒼術、杜仲……一片片、一道道,鮮翠欲滴。

  革命戰爭年代,大別山是一座英雄的山:百萬英雄兒女投身革命,僅在冊烈士就有13萬多人;孕育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誕生多支紅軍主力隊伍。

  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縣考察時說,我們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牢記囑托,砥礪前行。大別山區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各地市,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基礎,以加快產業振興為重點,以綠色發展為牽引,正走出一條新時代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鞏固脫貧成果

完善基礎設施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74歲的脫貧戶汪能保在農家院里喝著茶:“去年檢查出白內障,多虧縣里有惠民政策,前陣子做過手術,眼睛又亮了起來。”

  幾年前,汪能保罹患胃癌,老伴慢性病纏身,一家人生活困難。得益于安徽省健康脫貧大病和慢性病兩項兜底政策,他做手術花了12萬元,自己只掏了不到1萬元,老伴藥費報銷80%以上。

  治疾病,卸下“經濟包袱”,同時汪能保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幫扶下,種紅薯、挖竹筍、賣特產,老伴當上公益保潔員,全家去年收入近4萬元。

  沿山道,跳溪澗,記者來到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的金剛臺主峰。高聳的絕壁上數十個山洞,見證了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戰略轉移后,留守游擊隊和婦女排與敵斗爭的故事。時光流轉,當年條件艱苦的紅軍洞群,如今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金剛臺山腳下,里羅城村靜謐優美,村民陳先福開了農家樂。以前道路不通,山貨難賣。2013年,公路修好,公交通車,游客到來,一年能賺20多萬元。如今,里羅城村還建起停車場、健身廣場、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自然生態、田園風光與紅色文化融為一體。

  既要守住不返貧的底線,又要讓老區人民的日子“節節高”。近年來,鄂豫皖三省不斷強化農村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水平,夯實群眾致富根基。“村村通公路,戶戶有收入,人人有笑臉”的愿景,正在大別山革命老區變為現實。

發展特色農業

承接產業轉移

  大別山革命老區地處我國中部腹地,山高林密,自然資源豐富。近年來,老區周邊各地市依托資源優勢,做優特色農業、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形成“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

  在信陽市光山縣,誠信實業開發有限公司的3500多畝油茶長勢旺盛。總經理陳勇介紹,公司整合周邊油茶資源,正在建設標準化萬畝高產油茶基地。“加工油茶,1斤鮮果產2.5兩油茶籽。廢料加工成有機肥和飼料,既延長產業鏈,又保護環境。”

  光山縣以“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近30萬農民增收致富,其中油茶種植面積達27.1萬畝,建成2家茶油加工廠,開發化妝品等高附加值產品。

  大別山位于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和武漢城市圈交匯帶,是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戰略要地。近年來,鄂豫皖三省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加強革命老區與中心城市、城市群合作,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推動一批新興產業加速崛起。

  從湖北省武漢市出發,驅車1小時,過黃岡長江大橋。道路兩側,是作為黃岡市承接武漢市產業轉移“橋頭堡”的黃岡產業園。

  安一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無塵車間內,工人們正在機器前忙碌。公司創始人韓東原本在武漢市創業。2017年,他看中黃岡產業園的政策優勢,先后投資建成20多條激光器、探測器、紅外溫度傳感器生產線,去年產值達6000萬元。

  湖北省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老區黃岡、孝感等地大力引進配套企業,積極融入武漢城市圈。黃岡市發改委總經濟師石志紅說,黃岡承接武漢“光芯屏端網”、大健康等產業外溢,2021年招引億元以上武漢市產業項目53個。如今,黃岡產業園26家投產企業中,已有過半數與武漢市實現同城化發展。

  河南省搶抓東部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機遇,今年3月在信陽市設立豫東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對接長三角和大灣區的“橋頭堡”。《安徽大別山革命老區“十四五”振興發展規劃》發布,積極承接滬蘇浙、合肥都市圈等地區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新興產業加速聚集,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日新月異。

筑牢綠色屏障

實現生態價值

  “濁度8.23,溶解氧10.17,溫度20.7……”武漢市新洲區道觀河水庫水質自動監測站里,監測員徐正洲在儀表前查看數據,“機器每4小時檢測一次水質,結果第一時間上傳到生態環保部門。”監測站外,道觀河水庫碧波蕩漾,宛如一塊巨大的翡翠。

  道觀河發源于大別山脈,流經黃岡市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下游水庫是新洲區近半人口的飲用水源地。2019年以來,新洲區與團風縣簽署協議約定生態補償,還建立了流域聯席會商、聯合執法、污染共治等機制。

  今年1月,道觀河風景區發布2021年度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結果:6.776億元。這是武漢城市圈首個街鎮級GEP,為道觀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的實施奠定了基礎。“生態補償的資金,主要用于拆除道觀河水庫沿線的養殖場、石材加工廠,建設生態公園和污水處理設施。”黃岡市生態環境局團風縣分局總工程師胡正說。

  大別山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中部地區生態屏障。鄂豫皖三省不斷加強大別山區域自然保護地建設,加快推動長江、黃河、淮河流域環境治理,積極踐行綠色發展方式,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近處花團錦簇,遠處山林蔥郁。在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石關鄉東沖村,55歲的胡汪存建起苗木基地。去年下半年,他想擴大苗圃規模,但買樹苗、除雜草、施肥料,樣樣都要花錢。胡汪存守著1700多畝公益林犯難之際,縣里傳來“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的消息。他喜出望外、遞上申請。很快,銀行實地考察了林場管護情況,林業局出示了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證明。

  三方簽訂資金監管協議,胡汪存于2021年11月拿到安慶市首筆“生態貸”15萬元,“我用這筆錢買了幾千株金錢松和映山紅,現在長勢喜人。”

  眼下,岳西縣正探索建設“兩山銀行”。全縣擁有省級以上公益林138萬余畝,2021年度公益林補助資金約1905萬元,可質押貸款額2.8億元左右。

  山水林田皆是資本,綠色寶藏亦是“錢庫”。大別山革命老區以生態保護為基礎,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讓綠水青山轉化為人民幸福生活的“金山銀山”。

>>喜看老區新變化<<

擦亮紅色名片 做強全域旅游

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文旅產業帶動發展

  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七里坪鎮八一村,四下群山起伏、青松疊翠。鄂豫皖蘇區中心烈士陵園、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蘇維埃大禮堂、紅軍井……紅色遺址和紅色景點沿著寬闊干凈的柏油路一路延伸。

  紅安縣是黃麻起義策源地,3支紅軍隊伍在此孕育。“家家有紅軍,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各個村鎮都有豐富的紅色遺址和文化資源。

  近年來,紅安縣把美化鄉村環境與紅色文化傳承、特色產業發展、傳統村落保護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一村一品”,高標準推進紅色美麗村莊建設。

  2020年,八一村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在規劃過程中,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特色風貌。” 村黨支部書記鄭喜中說,村里聘請專業規劃公司,統一打造傳統風格鄂東民居,翻修升級多處紅色遺址,新建“老團長”紅軍食堂、村情村史館,改造紅色教育基地。

  如今,游客來八一村,不僅可以近距離感受紅色文化,還能深度體驗農村慢生活。近年來,村里紅色旅游持續升溫,新建了花椒、野菊花、紅薯、草莓等種植基地,游客可在“三同”書院和賓館參加學習培訓和住宿,在紅軍食堂用餐,在種植基地體驗草莓采摘等鄉村游。

  “堅持‘以紅為魂、紅綠相間、多產融合、全域旅游’理念,紅安將文旅產業發展與田園綜合體建設、鄉村振興等工作有機結合,增強紅色旅游對其他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群眾增收,全力打造全國紅色教育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紅安縣委書記劉堂軍說,2021年紅安全縣旅游接待達1107.3萬人次,旅游收入超60億元。

搭上5G快車 走好振興之路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藍莓產業做出特色

  打理40畝藍莓園需要多少人?在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曹坦村,種植大戶李長華一人足矣。

  泵房里,指尖輕觸按鍵,輸入流量,定好時間;大棚中,藍莓無土栽培,連上傳感,細流涓涓。打開手機上的智慧農業物聯網綜合管理平臺,土壤濕度七八分鐘里從30%上升到了44%。李長華3年前種起藍莓,開始嘗到智慧農業物聯網的甜頭:“葉子發黃、生了蟲害、長勢不好,這些情況都能通過5G物聯網平臺遠程監測。”

  懷寧縣曾經黃土漫野,土壤偏酸。安徽省農科院專家考察時發現,這里適宜種植藍莓。于是,企業帶頭,農戶務工,規模種植,精深加工……藍莓樹綠了荒野,縣里也打造出較為完整的藍莓全產業鏈。目前,懷寧縣20個鄉鎮中有19個發展起藍莓種植,全縣種植面積達7萬畝,集聚8家藍莓深加工企業。李長華的大棚連上了5G,數據不僅傳輸迅速,還能同步到縣里的物聯網平臺。

  走進安徽獨秀山藍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車間里熱火朝天。一顆顆去年采摘的藍莓從冷庫中被“喚醒”,剪切、調配,脫水、發酵,僅飲料調配車間一條生產線,每小時能生產3000罐藍莓汁。去年,獨秀山公園開園,山下的藍莓采摘人氣更旺。采摘園、農家樂,一個挨一個。村民除參與藍莓種植、加工外,還吃上了“旅游飯”。

  從荒山到青山,再到金山銀山,近年來懷寧縣通過“企業+農戶”“產業+基地”等模式促進藍莓產業融合發展。2021年,全縣藍莓產業綜合產值達40億元。據懷寧縣藍莓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成介紹,全縣將推廣5G物聯網在藍莓產業上的應用,今年計劃打造智慧藍莓園約8000畝。

>>一線感悟<<

團結一心跟黨走

  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的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革命母親”展區,蘭桂珍老人的故事讓人感動不已。為了支援革命,她的父親、丈夫、兒子和兄弟先后犧牲,全家11口人只剩她自己。“雖然沒有了骨肉親人,但我的心早已跟革命融為一體,共產黨、紅軍就是我的親人!”老人真誠的話語,道出了“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的真諦。

  革命戰爭年代,像蘭桂珍這樣的“革命母親”還有很多。鄂豫皖蘇區能夠28年紅旗不倒,新四軍能夠在江淮大地同敵人奮戰到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能夠站住腳、扎下根,淮海戰役能夠勢如破竹,百萬雄師過大江能夠氣吞萬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們黨同人民一條心、軍民團結如一人。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烽火歲月,老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奏響了一曲曲勝利凱歌、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篇章;和平年代,老區人民堅持“跟黨走”的堅定信仰,走上鄉村振興的幸福路。在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何家沖村,一棵古銀杏被村民稱為“紅軍樹”。當年,紅二十五軍在這棵樹下集合,開始長征。如今,何家沖村通過發展紅色旅游,帶動110余戶群眾增收致富。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當地下大力氣抓鄉村振興,組建83個駐村工作隊,確保駐村工作無縫銜接。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也是老區“一天更比一天好”的重要保障。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黨旗飄揚,指引著前進方向,凝聚起眾志成城的力量。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老區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延伸閱讀

  人民日報“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系列報道

發布時間:2022年05月17日 11:22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