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區群眾始終記掛在心。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加快老區建設和發展,讓老區人民盡快擺脫貧困,過上幸福日子。如今,當記者踏訪左右江革命老區這塊充滿信仰之力的土地時,不禁為這里的變化感到振奮。
初步建立綜合立體交通網
左右江革命老區以山地地貌為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交通不改變,老區人只能望山興嘆。2015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批復》,原則同意《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2015—2025年)》。自此,左右江革命老區的發展進一步提速。
今年3月31日9時許,隨著一聲震耳的爆破聲,貴陽至南寧高鐵廣西段永興一號隧道順利貫通。至此,貴南高鐵廣西段隧道貫通數量突破95%。
貴南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包頭至海口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西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約164公里在廣西河池市境內。據云桂鐵路廣西有限責任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高在新介紹,貴南高鐵對桂黔兩地交通、物流、商貿、產業深度融合有著重大意義,“全線開通后,南寧至貴陽通行時間將從目前5個多小時縮短至兩小時左右。”
近日,在百色港祥周作業區,滿載蔗糖的千噸級貨輪順右江河谷東下,向廣州駛去。滾滾右江,莽莽青山。曾經不起眼的百色港,已成長為有17個1000噸級泊位、港口年吞吐量達736萬噸的廣西內河地區性重要港口,具備裝卸儲存、臨港開發、商貿物流、客運旅游服務等多種功能。
沿著廣西合浦到那坡高速公路向西行,崇左市水墨畫般的群山緩緩展現在眼前。
“十三五”期間,崇左的高速公路里程增加了201公里,較“十二五”期末增長98%,高等級公路占比躍居廣西首位。
如今,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廣西左右江革命老區初步建立起綜合立體交通網。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統計,目前,廣西高鐵營業里程達1791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7339公里,縣縣通高速公路比例達97.3%,民用運輸機場設計容量超過3800萬人次。
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易地搬遷政策好,感謝黨恩奔小康。”河池市東蘭縣向陽新城安置小區里的標語,紅得醒目。
34歲的宋小琴從大同鄉弄彥村搬來后,社區給她安排了公益性崗位,每月薪酬800元。三個女兒也跟著宋小琴來到了縣城上學,她說:“希望孩子們好好讀書,以后日子會越過越好。”
近年來,向陽新城安置小區共安置易地扶貧搬遷997戶4320人。這里,有標準化的住宅,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完善,促進了產城融合、增加了城鎮就業、擴大了居民消費。“東蘭深圳小學、配套搬遷的中醫院、訂單不斷的幫扶車間,這些都給我們的新市民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向陽社區黨支部書記、居民委員會主任牙甫杰說。
“東蘭縣是革命先烈韋拔群的故鄉。這些年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新市民有效有序融入城市方面變化很快。”東蘭縣委書記徐迪克說,比如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日益完善,縣城城區面積增加了一倍多。
老區堅持以人為本,逐步打造出一張張新型城鎮化的名片。“十三五”期間,崇左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7.66個百分點,建成區面積增加了12.59平方公里;百色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6.5個百分點,城鎮建成區面積達164.46平方公里;2020年,河池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4.88%,提升7.02個百分點。
依托特色資源發展優勢產業
資源稟賦豐裕,但產業潛力尚未充分釋放。依托有色金屬、煤炭、水能、生物等資源優勢,強化科技創新,延長產業鏈條,推進資源就地加工轉化,實現規模化、集群化、循環化發展,是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的必由之路。
站在長達1.2公里的電解鋁廠房里放眼望去,生產線上300臺500千安特大型鋁電解槽威武佇立,橙色的鋁水由抬包車運往下游的鋁深加工企業。百色市平果市已形成采礦、發電、氧化鋁、電解鋁、碼頭航運一體化產業鏈。百色市委書記黃汝生說:“工業是百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要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左右江革命老區正在成為西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十三五”時期,廣西狠抓“雙百雙新”產業項目建設,鋁、糖、冶金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步明顯,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現已形成汽車、電子信息等10個千億元級工業產業集群,蔬菜、優質家畜等6個千億元級特色農業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占廣西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已超過50%。
老區振興發展不斷提速
從龍州起義紀念館出發,沿著水口—崇左—愛店高速公路行駛40分鐘左右,便來到水口口岸。一輛輛將要出口的新車整裝待發。
為支持中國重汽、東風柳汽等汽車廠商完成整車出口訂單,水口海關與口岸邊檢部門積極探索快速通關新模式,簡化出口通關流程,為新車出口開辟綠色通道。“一輛汽車從放行到出境最快僅需1分鐘即可完成。”水口海關關長許清告訴記者:“我們將‘量體裁衣’協調解決企業難題,幫助企業提振出口信心。”
作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的重要窗口,老區開放發展正邁上新臺階。“十三五”期間,百色市實際利用外資到位資金達4.57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比2015年翻了一番。2021年,崇左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127.11億元,同比增長15.3%,進出口總量連續13年排名廣西第一。
抱定必勝信念,加快振興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老區振興發展不斷提速。‘十三五’期間,廣西左右江革命老區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分別為7.2%、6.7%、9.8%,增速分別比廣西全區平均水平高1.1、0.4、0.4個百分點,是廣西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說。
>>喜看老區新變化<<
致富路上 堅定前行
廣西田東縣百谷村繼承發揚紅軍精神
提起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平馬鎮百谷村,人們更習慣叫它“紅軍村”。
近年來,憑借地域和資源優勢,百谷村大力發展秋冬蔬菜、網箱養魚、水稻種植等產業。同時,以紅色旅游為引擎,帶動住宿、餐飲、運輸等行業發展。目前,村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
家里土地全部出租后,村民韋一丁發揚紅軍后代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謀出路,發展致富產業。2012年,韋一丁借助電商帶來的商機,轉行做起了線上生意。他和妻子通過電商將家鄉的芒果、圣女果等銷往全國各地,每年僅應季芒果銷售就超過10萬斤,長年帶動12人就業。
電力、交通、通信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村民們致富的關鍵。一直以來,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強化田東電網改造升級,為百谷村鄉村振興助力賦能。
2000年,村民們自籌25萬元在村口建起了廣西第一個村級革命歷史陳列室——百谷紅軍村陳列室。“這里寄托著富裕起來的‘紅軍村’兒女對革命先烈深深的敬意和永久的懷念!”村民韋海蓮激動地表示。
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百谷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保持在15萬元以上。“正是繼承和發揚了紅軍精神,這些年百谷村在致富路上堅定前行。我們將緊緊圍繞紅色文化,打造高質量的紅色旅游示范村,讓紅色旅游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今后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百谷村村支書李海波說。
反哺鄉村 助力振興
廣西龍州縣積極發展紅色文旅產業
鮮紅的標志牌、醒目的銅塑像、開闊的水泥路……這里便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水隴屯紅軍路景區。景區占地約25公頃,起點為龍州縣上龍鄉新聯村甫茶屯,終點為上龍村水隴屯,道路全長約8公里,距離龍州縣城西北部15公里。景區內有對外聯系的馬幫路,是古龍州城通往外省的咽喉要道。
紅色基因一脈相傳,文旅產業蒸蒸日上。龍州縣把水隴屯紅軍遺址保護與鄉村風貌改造工程相結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2017年3月,甫茶屯被列入了崇左市美麗鄉村綜合示范村創建名單,我們對屯內的房屋實施了立面改造。通過甫茶亭、紅軍雕塑、文化小廣場等項目建設,打造出了集紅色體驗、民俗風情和自然觀光于一體的美麗村屯。”新聯村駐村第一書記韋巍說。改造后的甫茶屯成了講述紅色故事的重要基地,每逢節假日,總有不少黨員干部和游客專程趕來參觀游覽。
為進一步提高接待能力,2020年10月,甫茶屯成立了廣西龍州心連富培訓學校有限責任公司,為游客提供別具一格的“紅軍餐”。公司從村民處購買食材,并聘請村民擔任幫廚、財務等,到了年底,村民們還能從公司收益中分紅。“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3.9萬元。文旅產業反哺村莊,實現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韋巍說。
2020年10月以來,甫茶屯共接待了100多批次2萬多名游客。未來,甫茶屯還計劃增加新的旅游項目,讓紅色文旅越來越旺,村屯發展越來越好。
>>一線感悟<<
最是精神傳久遠
最是精神傳久遠。韋拔群是百色起義和右江革命根據地創建者之一,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在左右江革命老區探訪,東蘭縣東里村韋拔群出生的祖屋,已成為書聲瑯瑯的小學;革命先輩們修筑的引水渠,至今還澆灌著村里的稻田。飲水思源,老區孕育出的紅色精神,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
90多年前,紅旗漫卷左右江;如今,振興發展正揚帆。立志靠自己的雙手過上好日子,2200多萬老區人民賡續紅色血脈,以百折不撓、敢打敢贏的精神,讓貧瘠的坡坎長出“金果”、讓石窩里吐出“銀絲”。群眾說,日子苦,咱就自己把它變甜。從改善基礎設施,到易地扶貧搬遷;從發展特色產業,到乘上“百色一號”果蔬專列……生活的路越修越好,發展的路越走越寬。
紅土地上的精神偉力,正在轉化為改革發展的行動自覺。在桂黔滇三省區交界的崇山峻嶺中,通江達海的貴(陽)南(寧)高鐵、南(寧)昆(明)鐵路等加緊建設,老區正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發展前沿地帶;在四季如春的左右江河谷,百色、崇左等地生態型有色金屬產業基地、生物產業基地呼之欲出;在曾經深度貧困的石漠山區,東蘭、巴馬、鳳山三縣一體化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如火如荼……在17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2015—2025年)》正加速變為現實。這背后是老區群眾實現安居樂業的熱切盼望,是黨員干部苦干實干的決心信心,更是后來人繼承先輩遺志、傳承紅色精神的堅定信念。
左右江容納百川,紅土地春潮涌動。來到東里村時,剛好下過雨,碧空如洗、鳥語花香,處處萌動著生機活力。面向未來,曾鐫刻下歷史榮光的老區,正以風起揚帆之姿,書寫發展新篇章。
延伸閱讀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