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情簡介
白河堡村位于舊縣鎮東北部,距離延慶城區18公里,于1982年因修建白河堡水庫搬遷至舊縣鎮,屬整建制移民村。全村總面積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12畝(含果園120余畝)、產業用地28畝,村原址燕山天池景區周邊有山場近2334畝。全村有124戶、269人,其中低收入戶41戶、116人,屬低收入村。全村共有黨員36名,村“兩委”班子有5人。2013年,白河堡村被市水務局和發改委確定為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村住房改造項目,2015年11月實現村民整體搬遷上樓。近年來,村黨支部領導成立北京縉陽白河堡旅游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園、康養民宿、中藥材種植產業。
二、學習收獲體會
2019年4月,白河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慶中參加了中央組織部、農業農村部在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舉辦的全國農村黨支部書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培訓示范班,受益良多。他認為,這個培訓班主題明確,就是教育廣大農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抓實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從而有力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的穩步發展。在聽了中央組織部、農業農村部有關同志的講座,實地考察了安吉縣的魯家村、余村等先進典型,特別是與參加培訓的書記們充分交流后,趙慶中對本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思路更明了,他感到抓工作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進鄉村振興,最基礎的領導力量是農村基層黨組織。魯家村、余村都是靠著發揮村黨支部在創業過程中的領導作用、發揮黨員在帶民致富實踐中的模范帶頭作用,逐步發展起來的。同時,還要注重吸引和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帶動能力強的優秀人才作為農村經濟帶頭人,帶動群眾致富。
(二)要有規劃的意識和理念。魯家村的發展之路證明了整體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個村莊要發展好,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發展思路,不能盲目發展,有了發展思路及規劃就成功了一半。要認真研究村民想要什么樣的發展,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如何為村民謀福利。同時,要讓村民充分了解村莊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思路,讓村莊的發展規劃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和認可。
(三)要善于爭取和整合各方資源。首先要積極向各方爭取資源。魯家村就是很好的例證。魯家村從當年的一個貧困村變成今天的典型示范村,很關鍵的一點是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善于向各方爭取資源,用外力助推本村發展。其次要整合好各方資源,形成發展的合力。各方的資源可能都有限,但是整合到一起,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要集中優勢資源形成合力,用到關鍵的地方,解決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三、學以致用舉措和成效
趙慶中把培訓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依托幫扶單位,制定發展規劃。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則做好村莊發展規劃。在前期工作基礎上,說服幫扶單位北京八達嶺旅游公司出資20萬元,請規劃機構為村莊做整體規劃設計。整體規劃以康養民宿為主要發展方向,打造以“康養”為主題的“鄉居清平樂,慢享白河堡”養生園區。
(二)積極爭取資源,緊抓產業幫扶。白河堡村與區移民辦積極對接,爭取到了一定的資金支持。同時,契合本村發展康養民宿的規劃與定位,由區移民辦牽線與具有豐富運營經驗的專業公司達成高端民宿合作意向,計劃利用村內28畝產業用地開發民宿。目前已經進入草簽協議階段。項目運營成功后,預計村集體每年獲利300萬元左右,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2萬元增加至3萬元左右,屆時低收入農戶將全部脫低,并解決村內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實現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三)亮身份樹模范,提升村民文明素質。開展“我是‘兩委’干部、我是黨員、我是村民代表”亮身份活動,掛墻公示以上三類人員。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組織三類人員打掃自家以及周邊環境衛生,為村民樹榜樣,激發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建設更整潔、更美麗的白河堡村,形成愛家鄉、講文明的淳樸民風,為打造康養民俗旅游村奠定良好基礎。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